www.8029.com > 新片速览 > 正文

动漫中国奇谭的影评《《中国奇谭》每一集解读(持续更新中)》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6-08 17:11:13

前言:

2023年最热的两部国产动画,《三体》和《中国奇谭》,我都看了。怎么说呢,如果说《中国奇谭》对标的是《爱死机》,那么《三体》对标的,我估计是《熊出没》。这两部剧唯一的共同点,可能看完以后,你都会发出一声“**!”只不过声调会不同。

说回《中国奇谭》,上一部叫奇谭的,还是《天书奇谭》,同样也是上美出品,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故事。也许上美很有野心,想开启自己的“奇谭”宇宙。不过,我是抱着和《天书奇谭》一样的期待,来看《中国奇谭》的。目前看完了三集,总体感觉,这部剧对得起这份期待。

所以,我也想用一些文字,来记录下《中国奇谭》给我的思考与感动,记录下这次国产动画难得的不负期待。

很多人把《中国奇谭》和《爱死机》进行比较,我觉得两者是有很多相似点,甚至我敢说,制作组在策划《中奇》项目的时候,一定有人说“大家要做中国自己的《爱死机》”。但是这种相似,仅停留在“形似”,而二者的“神”,则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爱死机》的内核,是“远和大”,他们谈论的是未来,是AI,是人类文明要往何处去,是远在前方的未知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而《中奇》谈论的是“近和小”,从已经播出的前三集,尤其是第一集,就已经为整个《中奇》定了调,他们谈论的是烦人的工作,是对人生的迷茫,是大家身边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小情绪,小烦恼,小问题。

“远大”和“近小”,这二者只有方向的不同,但绝没有高低的区别。其实,这二者的区别,也正是中西方学问本身的差异,西方追求的探索世界,东方哲学坚持的是回归内心,“吾心即世界”。《爱死机》让大家思考人类的未来,《中国奇谭》让大家看到生活中的自己。

第一集 《小妖怪的夏天》:

翻译过来:《打工人的一生》

《中奇》靠着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一战封神,许多人看完第一集就5星奉上。这一集到底好在哪里?神在哪里?好就好在,大家苦国剧“天龙人”久已,现在终于有一部剧讲讲大家这些普通人,成为大家的嘴替。现在主流的国剧,里面的俊男靓女全是精英,哪怕是初入职场的应届生,也能一个人租住在市中心的两室一厅;他们吃的永远是那种大家过节都不一定舍得去的餐厅,穿的衣服背的包是只能在最繁华的商业街橱窗里看到的那种;他们遇到困难,永远有总裁、局长、大老板来帮忙协助解决。这样的国剧,不是拍给心智正常的普通人看的。这样的生活,不是大家心智正常的普通人过的。

而《小妖怪的一生》,才是真正讲出了大家这些打工人的故事。老大的三个任务,做箭、刷锅、砍柴,没有一项是不需要加班的,没有一项是什么高级工作,没有一项是可以赢得老大敬重的工作。这个小妖怪,是全家的希翼,是全家三代的才出一个的小妖怪(大学生),结果呢,这个全家的希翼都在做些什么呢?做着一些简单重复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妖怪(大学生)来完成的工作;做着一些你都不好意思和家里人明说的简单又可笑的工作。这个真的太写实了,大家这些大学生(小妖怪),作为全家(全村)的光荣,结果每天都在做的,是一些重复单调,在上级看来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他讲的是小妖怪,你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影子。

更真实的,是这个单调的工作不仅仅无意义,甚至还会“害人”。当小妖怪最终发现这一真相,发现他辛辛苦苦,甚至煞费脑筋的工作,只是为了大王(老板)的一己私利,去伤害唐僧四人这样的大英雄的时候,他是奔溃的。这种奔溃不是小妖怪独有的,当大家很多人苦读多年,然后挤破脑袋、进入一个“大企业”后,原本希翼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结果发现这个大企业只是做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后,大家都会崩溃。你说有这样的企业嘛?那可太多了!那些给外国人吃高级奶,给中国人喝“科技”奶的大牛奶企业;那些一门心思怎么从玩家手里捞钱,害得年轻人荒废学业甚至去偷去抢的大游戏企业;那些宣扬药到病除,实际上P用没有的大医药企业。这些还是大企业,那些偷鸡摸狗损人利己的小老板就更加多了,而为这些老板(大王)打工的大学生们(小妖怪)们,当他们发现,当初自己雄心壮志抱着兼济天下的梦想加入的企业,是怎样的黑心无耻,最终发现自己所有付出的努力,付出的热血,只不过是帮助老板骗人害人的时候,这种崩溃的感觉,大家都太熟悉了。

这一集的神,神在了最后的结尾。是的,这是小妖怪悲惨的夏天,但最后,却留了一个好的结局。坚持操守,坚持良心的小妖怪,在孙大圣的“帮助”下,好歹是活过了这个夏天。悲剧是让人绝望的,而好的悲剧,还是能够给人以希翼。小妖怪最后的结局,多多少少给了大家以希翼。是的,此刻的大家在做箭(作践)、在刷锅(背锅)、在砍柴(搬砖),此刻的大家在为了老板的欲望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只要大家坚持自己的本心,坚持最基本的价值观,大家的努力是可以被正直的人看到;大家的悲惨生活终将是会被“大英雄”所拯救的。

《小妖怪的夏天》,又名《打工人的一生》,他是如此真实的写出了大家的生活,大家正在经历的痛苦,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但同时他又仁慈的给与了大家希翼。

这样的剧,不封神,才怪。

第二集:《鹅鹅鹅》

翻译过来:《浮生如梦》

《中奇》的第二集《鹅鹅鹅》,让中奇直接出圈。B站到处都是解析这一集的视频,好像这一集放的不是动画,放的是元宵灯谜。当然,对于不熟悉《阳羡书生》这个背景故事的人来说,这一集的确有点没头没尾,不知道到底要讲啥。其实,这部句的核心,蒲松龄的两句诗说的很清楚了: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很多对这部剧的讲解,都提到了一个词:“幻境”。这个词没有错,一个又一个心上人从嘴里吐出,又被吞进嘴里,这一切自然都是幻象。那这部剧想要说的幻境是指什么?是大家肉眼所见的一切都是幻境?我想并不是这样,日出日落,青山绿水;花开花落,犬吠鸟鸣,这些又怎会是幻境?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以“眼见一切都是幻境”,那就让人陷入了虚无主义,空余一种人生的无意义感。那么,这部剧所说的幻境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在蒲松龄诗中的“世态”二字。所谓“世态”,也就是人生百态,是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人世间的种种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编辑看来,人世间的种种情感,皆是幻境。所谓没有永远的爱,也没有永远的恨,你所看到的、或者正在经历的爱,它不会永久,就如流星划过,只有片刻的璀璨;同样的,你所看到的痛,或者正在经历的痛,随时光流淌,也会渐渐散去。就像《鹅鹅鹅》中,一个个心上人,其实都有另一个心上人。人世间也正是这样,你所谓的心上人,他们或者已经有别的心上人,或者很快就会有别的心上人。这份爱过于短暂,乃至于“幻”。

古人说“浮生如梦”,就是人这一生如同一场梦,所有的“心上人”,或是憎恨之人,所有的爱与恨,所有的快乐与苦痛,都是如此短暂,如梦如幻,如雾如风。一阵风刮在身上,你或是觉得温暖如春风,或是感觉如冰冷似秋风。但是这风很快会刮走,会吹到另一个人身上,无论春风还是秋风,都不会永远对着你吹。爱与恨,苦与乐就如同这风,不会在你身上停留太久,很快就会吹到另一人身上。这么说来,既然人生中的苦与乐都转瞬即逝,如电如幻,那人生似乎又陷入到无意义当中?

并非如此,人生苦乐虽然短暂,但是人生功业却可不朽。如果“功业”二字听起来有点离大家太遥远,那换成古人的说法“文章千古事”,你的诗文可以流传千古而不朽;同样的,你的创造,无论是诗文、绘画、建筑这类艺术作品,还是对法律、常识、科技的推动进步,也同样不朽。

当然,我也不是在兜售“成功学”,在你认清了这如梦的人生后,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梦幻中“长醉不醒”,沉迷在“苦与乐;爱与痛”的虚幻之中;当然也可以“看破红尘”,笑对这些苦乐幻境,侣鱼虾而友麋鹿,逍遥一生,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鹅鹅鹅》这部剧,对于涉世未深之人而言,不过是点破了这一点:让大家困扰的“爱憎苦乐”,不过梦幻一场。至于点破以后又该如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这也是《鹅鹅鹅》中最为神妙之笔:之所以用“你”作为第一视角,其实是点醒每个看这部剧的人,大家都身处人生世态的“幻境”之中。而在你经历了这一切,最终损失了三只鹅以后,又该怎么办?剧中并没有说,大家只有自己进行选择。

第三集:《林林》

翻译过来:《人与自然》

这一集我是分成两次来看的,因为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剧情实在过于老套,看到一半我就能猜到结尾:利用林林的纯真设下诡计,诱杀母狼。任何一个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局的故事都不是好故事,所以看到一半又气又丧地关掉视频。气的是,那这么一部烂掉牙的剧混进了《中国奇谭》,毁了心中神作;丧的是,是不是前面两集就是最高水准了,后面的剧目回归到中国动画的真实水平?

如果硬要夸一下这部剧,一个是其精良的制作。尤其是对母狼的绘画,每一根毛发清晰可见,甚至还会随着寒风抖动,非常的真实。以及整体塑造出的,近乎末日般的冬日萧杀氛围。这还是让人很惊喜,但是惊喜仅停留在“美国能做的中国也能做”,但并不会觉得超过多少。

其实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想到的是《三体》。因为《三体》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设定:三体人不会欺骗。为什么说非常震撼,因为在三体文明是一个比人类文明先进太多的存在,而这样一个比人类高出许多的文明,尽然连人类最基本的欺骗,都不会?所以,我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事:人类自以为是“智慧”的欺诈行为,到底是一种高级文明的体现,还是一种低等文明的堕落?“欺诈”到底是人类这个低等文明的希翼之光,还是大家人类的困于低等文明的“罪魁祸首”?

说回到《林林》,其中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成年)人类用欺诈的手法,骗林林到家里做客,然后借机找到林林背后的母狼。我相信大多数看到这个桥段,都会有“心中一紧”的感觉,或者是为林林的命运感到担忧,或者是为人类的狡诈而感到气愤。当然,弹幕中也可以看到,也有人觉得这种“欺骗”是合理的,甚至是优越的,因为他们欺骗的是狼(人),是敌人是坏人。

从动画中来看,“欺骗”的结果是,他们杀死了母狼,同时自己也损失惨重,人类的父亲和狼(人)的母亲,最终同归于尽。从这个结果来看,“欺骗”的结果,是灭亡。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当欺骗成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觉到“骄傲”,这种骄傲是对自己“计高一筹”、对自己智慧的骄傲。但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所谓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不值一提。当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智慧而骄傲,也是注定了他灭亡的结局。

最后,就是聊一下这个“中国狼人”的故事内涵。动画里的狼(人),指代的是什么?剧中人与狼(人)的关系又该如何理解?

我想,这个狼(人),指代的就是在大家身处的大自然。这个大自然中,有太多的未知,如同片中人类对狼(人)的未知;这个大自然中有太多的危险,如同尖利的狼牙,可以很轻易的贯穿人类的喉咙;这个大自然中也有太多的诱惑,如同片中的母狼,狼肉、狼皮、乃至于狼牙,都是人类所觊觎的财富。

而剧中人与狼的关系,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片中人类用自身的力量(团队)、工具(弓箭&陷阱)、智慧(欺诈),不断地像大自然进行索取(抢夺&猎杀)。大家在大自然中获取矿产、石油这种能源;获取树木、湖水这些资源;还有一直在获取大自然中的其他物种的生命,直到一个又一个物种彻底灭绝。人类靠着力量、工具和所谓的智慧,从大自然中攫取财富和资源,坐在大自然这座宫殿的王座上,蔑视着大自然里的一切。而殊不知,人类却在傲慢、蔑视、自大中,踏上了文明毁灭之路。

《林林》中,人类的父亲和狼(人)母亲一起毁灭;《三体》中,在罗辑用欺诈获取了短暂的胜利后没有多久,人类文明最终还是与整个世界一起毁灭。

我记得《林林》里有一条弹幕,“人类应该被毁灭”,后面跟了很多个“???”的弹幕。我也认为,人类并不“应该”被毁灭,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在毁灭的边缘疯狂试探了。

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

翻译过来:《童年的快乐》

之前看宫崎骏的漫画,总觉得日本的农村好美,青山绿水,鸡鸣狗吠,鸟语花香。看完了这一集,我发现其实中国的农村也可以很美,一样绿意盎然的农田,一样蓝得心醉的天空,一样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这一集中,我看到了曾经熟悉的日式动漫的风景,也看到了同样那种宁静的、治愈的、带有一点点忧伤的味道。

老人们常说,孩子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一集中也出现那些“东西”。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看到过这种东西,我自己小的时候也看到过,准确的说是想象出来的“东西”。记得以前看美剧《成长的烦恼》,里面有一集就专门说了小朋友看到的“东西”,每个小朋友看到的都不一样,有的是卡通人物,有的是猫猫狗狗。看来这种能力,是不分国界的,每个孩子的童年时代,都会有这样一个想象的朋友。

这一集中,渲染了一种神怪离奇的氛围,那些忽然出现的小妖怪,地上的三个影子,以及那个特别灵的求子庙。也许,在童年的孩子眼中,他们感知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它充满了新奇、未知,充满了各种在现实中觉得不可能的“东西”。其实也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地上的三个影子和能发光的手电筒,其实感受上差不多的,都是新东西,都觉得新奇和好玩。不像大人会有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觉得这个“不可能”,那个也“不可能”。所以,大人觉得“神神怪怪”的氛围,对于孩子们来说,如同一个保护罩,保护他们不被现实无趣平淡的氛围所侵扰。

这一集的最后,孩子们长大了,老黄狗去世了,再也看不到小妖怪,也看不到三个影子,连送子神庙也被拆除了。原先那种“神神怪怪”的氛围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车水马龙,以及改旧换新热火朝天的场面。仿佛突然从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片,变成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纪录片。

这种氛围的变化,对应的是从童年到长大的变化。儿时那种对什么时候都感到新奇好玩,对每一天都充满期待的心境,随着年龄的变化,曾经的无忧无虑,变成了整天应对考公考编,升职加薪的忙碌和焦虑。这些焦虑和忙碌让大家再也看不见儿时出现的妖怪与神仙,也很难找回曾经的无忧无虑以及每一天都充满好奇充满期待的自己。

看完这一集,让我很想再见一次童年看到的“东西”,很想再见一次童年的伙伴,很想再见一次童年的自己。

第五集:《小满》

翻译过来:《童年的恐惧》

《小满》和《乡村巴士》,讲的都是童年生活,粗一看会觉得有些雷同,但是细细品来,却发现两者讲的正好是童年不同的部分,《乡村巴士》讲的是童年的快乐,《小满》讲的是童年的恐惧。但就像大家每个人的童年,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恐惧的,都是童年的一部分。从内核上来看,也许把两部合在一起,才是大家所有人的童年。

我在7、8岁的时候,总是会做一个噩梦:我一个人客厅看电视,突然家里面跑进来一只大灰狼(是动物园里的那种大灰狼,不是动画片里的那种)然后这只狼就在家里追着我。我跑进卧室后,紧紧关上门后,用身体死死抵住,而大灰狼就在门后拼命地推门,最后总在一幕惊醒过来。这个梦做到过好几次,每次醒来都会感到害怕,甚至发冷。这个场景和小满受惊后害怕发烧真的挺像的,我看到这个片段也觉得特别的真实。现在想起来,我也说不上是什么引起了那个噩梦,就好像长大后的小满,可能也不会相信,自己因为一条自己出来的大鱼而害怕到发烧。

可能这就是孩子,他们会因为一些在大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开心,也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就会害怕。比如怕黑、怕打雷、怕一些根本伤害不了人的动物:蟑螂、老鼠。每个人都可以说上很多关于自己童年为什么害怕这些的原因,以及因为害怕这些而发生的好玩的或者惊悚的故事。这些关于害怕的回忆与那些快乐的回忆,共同构成了大家的童年,让大家怀念。

我怀念童年,因为童年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情是那么的纯粹,开心就是真的开心,不用“职业假笑”去敷衍逢迎;害怕就是真的害怕,会发抖,会躲进妈**怀里,不会像现在,只有压力焦虑,很少有害怕恐惧。大家总说人长大后会变得麻木,会变得没有同情心。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大人会变得麻木,但是麻木不仅仅是没有同情心,麻木的人也不会真正的快乐,也不会有真正的恐惧,真正的悲伤。如果说植物人是脑死亡,麻木,就像是情绪的死亡。麻木的人是感受不到快乐、恐惧、悲伤,所有的情绪了,如同毫无生机的严寒,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了。可是对于人来说,是需要这些感情的,就是食物是需要味道的。食物的五味,酸甜苦辣咸,丰富了大家就餐的体验,让大家充分感受到食物;而人的七情,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丰富了大家人生的体验。

说回到《小满》。这个名字是一个节气的名字,小满时节,是万物初生的春天结束,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到来。《小满》,也意味着大家童年春天的结束,开始步入成熟盛夏的开始了。

希翼,每一位处在热烈丰盈的成熟夏日的朋友们,麻木无情的严冬,永远不会到来。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