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029.com > 新片速览 > 正文

电视剧胆小鬼的剧评《孤勇者被《生吞》,《胆小鬼》在忏悔》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5-23 10:53:29

最近再刷一遍电视剧《胆小鬼》,顺带把小说原著《生吞》也一并看完了。

一、

电视剧只有十六集的体量,小说不到16万字,几个小时就能读完。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的定位都是悬疑类,但实际上看完后,情节故事并不十分烧脑。

观众和读者之所以有看悬疑剧的观感,很大程度是因为编辑把叙述的时间线分成三段:

第一条时间线以秦理、黄姝、王頔、冯雪娇四人的高中校园生活为主,也是故事的发端。

第二条时间线以冯雪娇的父亲、刑警冯国金为主,从秦理的父亲秦大志****案开始,到黄姝死后被弃尸鬼楼雪地,到第二次在鬼楼发现死者曾艳的尸体。

第三条时间线是最近的,秦理在黄姝死后,在痛苦中坚守,与黄姝的前男友张旭一起狩猎曾伤害过黄姝的每一个人,也在等待着罪魁祸首殷鹏的归来。

正是因为多条时间线的共同进行,使得电视剧的悬疑指数直线上升。对于体量不是很大的小说或电视剧,编辑的构思堪称精巧!

二、

电视剧《胆小鬼》是编辑郑执对小说《生吞》的再次创作,显然,二次创作整体要优于原著。

首先,电视剧整体有影片质感。第一集开头就是秦大志几人****的情节。在东北天寒地冻的肃杀中,秦大志一伙人干脆利落地在工厂大门口击杀数人,抢走4个月的工人工资——240万元!

其中有对秦大志狠辣无情的眼神的特写,令人不寒而栗!

饰演秦大志的是演员刘钧,最近看的另一部短剧集《三悦有了新工作》中也有他的出演。

在这部片子中,刘钧饰演的是一个无敌温暖、包容、乐观的殡仪馆领导高卫东。无论任性的新人下属,还是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员工,都能笑着包容他们。哪怕确诊癌症晚期,在人前强颜欢笑,独自一人在楼梯间孩子般奔溃大哭……

刘钧在《胆小鬼》中饰演的秦大志与高卫东的形象完全不同,仅仅几个场景,演尽了一个****犯的狠辣冷漠。与儿子和父亲之间的聊聊数语,道尽了他仅剩的一丝温情……

导演选择演员精准,全员演技在线,是这部剧集成功的重要因素。

电视剧利用镜头的切换,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如黄姝在育英中学表演节目的镜头,和她的尸体在雪地的高清镜头的切换。上一秒还是笑靥如花、眼波流转的花季少女,下一秒已是一具尸体,赤身裸体躺在冰天雪地的鬼楼空地……

这种强烈的对比,也要归功于多条时间线的同时进行,只有镜头才能表现出这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感情冲突。

其次,小说中,最近的时间线以王頔的视角进行转述,有大量王頔自我剖析的内容,导致秦理和黄姝的形象单薄、弱化,但在故事情节方面来说,秦理、黄姝又是无可争议的男女主人公,这使得小说整体构架不平衡。

编辑郑执在为电视剧进行编剧时,显然成熟、老练了很多,不仅故事的主要冲突点集中于秦理黄姝身上,有关两人的细节画面也多了。

三、

《生吞》作为悬疑小说,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难能可贵的是,编辑试图反映80、90年代的社会面貌,并显示出一定的使命感:

尽管仍是隆冬,可还是妨碍不到凡人行立坐卧、吃喝拉撒,反正他们早已习惯了隆冬,几百年,几千年,老天爷冷他的,大家活大家的,这他妈才叫人性……

那声怒吼,或者叫哀嚎,本应该具有划破夜空的锋利,却像个频死的生命一样,没有回响,转眼被黑夜生吞——那是来自一个无法诉说苦难额身体里,最深处的绝望……

但很可惜,编辑显然还不能驾驭宏大的画面,刻画出厚重的时代感,不得不将视角集中于秦理、黄姝、王頔、冯雪娇四人身上。

其中,最为读者诟病的是:对于黄姝的多次描写,完全出自于一个直男的视角和感受,并且多次描写的文字相似,甚至相同。

编辑最大的矛盾点集中体现在冯雪娇父亲、刑警冯国金身上。

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冯国金的形象充满了种种矛盾之处。

编辑似乎想迎合社会主流,通过冯国金的言行塑造一个尽职尽责的**形象,但又以父爱、保护女儿为借口,轻易放过重要线索;甚至在黄姝的尸体被发现后,冯国金明明见过生前的黄姝,却要等她的家人来报案,眼见等不到,才着手调查黄姝的身世,找到黄姝舅舅家。

就是因为冯国金放过重要线索,再加上邓岩突然殉职,刑警中有人被殷鹏贿赂,冯国金彻底偏离了正确的侦查方向——秦理的哥哥秦天被当做凶手,并在逮捕过程中,被冯国金击毙(小说中被击中脊椎,成为植物人,秦理照顾几年后去世)。

追捕过程中,秦天显然只是想脱身,未对冯国金下死手;冯国金却以**凶手来对待他,毫不犹豫地对秦天下了死手……

冯国金这样的刑警,别说尽职尽责,说他渎职也不为过!

可编辑偏要他节节高升,并且为他的错误找种种借口。可是,再多的借口在秦天年轻的生命面前都变得荒唐且不值一提!

冯国金身上的种种矛盾之处,正是读者、观众广泛诟病的。

再者,秦理十年如一日坚持为黄姝复仇,与张旭把他们一个个解决掉,作为黄姝每年的生日礼物。却对冤枉并手刃自己唯一亲人的冯国金,无任何报复的想法?

怎么想,这都不合理!

80、90年代的中国并不是只有社会急剧变化的浮躁,北上广深极速崛起的励志,崇洋媚外的盛行……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挣扎、浮沉。

一部悬疑小说或电视剧远不足以写尽80、90年代的故事,但希翼这是个发端,未来能出现《人世间》这样的名作、名剧!

相关文章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