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黑社会的影评《《古惑仔》只是小孩,《黑社会》才是大哥》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5-17
从片名、阵容、风格等方面来看,《黑社会》的定位都很高,是冲着《教父》那样的黑帮史诗去的。或许是我太年轻,《教父》这种影片对我来说有些过于深刻。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我感觉《黑社会》要比《教父》好看很多,整体的文艺气息把握得很好,完全有资格与《教父》并肩成为影史经典。
首先从剧情来看,《黑社会》基本走的是写实主义路线,并不像《古惑仔》那样把黑社会描写成充溢着恩怨情仇的武侠世界,个人的身世来历、成长过程、情感纠葛都尽可能地淡化,基本上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帮派内部的权力纷争上来。文艺片相对于娱乐片而言,不是要用浪漫传奇为观众造梦,而是要把现实直接呈现供观众逼视。英文片名直译过来就是“竞选”,黑帮的人事管理就跟国家政体差相仿佛,也搞定期选举、**投票,表面上的胜负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影片所要关注的是在冠冕堂皇的竞争后面的种种黑幕。大家可以看到,为官从政之道从本质上看都是一致的,“厚黑”二字是无坚不摧的法宝。本片在叙事上也避免各种故弄玄虚的技巧,只是用故事本身的张力营造紧张气氛。两场明争暗斗,其实从一开始的角色定位上大家就可以猜到最后到底胜负谁属,但还是不自觉地被剧情吸引下去。乐少有两次暴起**,第一部里杀大D,第二部里杀肥邓,两次都来得很突然,从先前的剧情中看不出任何征兆,但细细推究的话会发现这都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比刻意以悬疑推理为卖点的故事显得更成熟老到。
其次从场面来看,基本脱略了传统港片的那种火爆枪战和华丽打斗,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听见一声枪响。他们可以用刀砍、用树干打、用石头砸,画面和声音效果跟从前相比可以用沉闷来形容,而且强弱分明、胜负立判,根本没有大战三百回合的那种酣畅快感,更不会有身中数刀之后还能负隅顽抗反败为胜的奇迹。就算是到了火并的场面,镜头也只是作远远的观望状,并没有作任何武器、动作、表情的特写,似乎这只是黑社会的生存常态,没必要让观众去深味其中的刺激感受。有一段是大D把人装在木笼子里反复滚下山去,从视觉和听觉效果上根本无法觉察到受虐者的痛苦,但这种闷声不响的冷淡更让人心惊肉跳。影片也没有飞车追逐的场面,相反每个人开车都很稳重。有一场乐少接大D出狱后在车内谈判的情节,他们的车开在最前,后面跟着长长的一队汽车,每辆车都开得很缓慢,在红绿灯前还很沉稳地一部部刹车停住,表面上似乎相安无事,但听过他们三言两语的对话后就能感受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些用客观的立场、沉着的镜头进行的场面调度都是文艺片注重写实风格的体现。
再次从人物来看,从来都带着英雄主义情结看影片的观众恐怕更要大失所望。既然是以黑社会人物为主角,自然不可能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要么凶恶残暴,要么阴骘狡诈,只有从飞机身上大家能看到一个磊落率直的楞头青年形象。其实从前的香港黑帮片都给了观众这样一个误导,即黑社会里充满着重情轻利的好男儿大丈夫,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丰满,大家会情不自禁将自己替代为主角,去感受那跌宕起伏的情感和命运。但用这样的心态用来观看本片恐怕并不能够,无论乐少、大D、吉米中那一个当上了“话事人”,完全都是成王败寇的结果,很难用是非善恶这样的道德伦理观点来追究其中的必然性。其实乐少在第一部的很长时间内给人的都是沉稳厚道的感觉,直到最后才看出他竟然是岳不群一类的伪君子,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很成功,给第一部留下了并不完满但合情合理的结局。吉米应是对应着《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从他一开始无意争夺权位,到后来的争夺中变得心狠手辣,有一性格发展的过程,估量着最后也会实现“话事人”终身制这一设想。没有女主角是本片非常值得称道之处,既然是史诗片,就应让与史诗无关的女人走开,至少成为绝对配角,不能像《亚瑟王》那样穿插莫名其妙可有可无的爱情故事。
整体上看,杜琪峰确实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尝试,各方面都很契合黑帮文艺片所应有的气息。罗大佑的背景音乐做得很有味道,与情节配合得恰到好处,在有时候还呈现出一些古典风味,似乎是回到了洪门兄弟结义的年代。那个绞肉机的情节还是有些刻意了,这样变态的描述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物在我脑海中的性格。另外最缺憾的是,作为史诗片本片的篇幅还是太短了,或许拍成三部曲,才能感受到那种大气的格局和厚重的意味。
相关文章
-
影片黑社会的影评《《古惑仔》只是小孩,《黑社会》才是大哥》
从片名、阵容、风格等方面来看,《黑社会》的定位都很高,是冲着《教父》那样的黑帮史诗去的。或许是我太年轻,《教父》这种影片对我来说有些过于深刻。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我感觉《黑社会》要比《教父》好看很多
-
影片无间道的影评《无间道》
影片中,两个主角都做了将近十年的卧底。一个在警察局做黑社会的卧底。一个在黑社会做警察的卧底。这种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无间地狱当中。在这个无间地狱,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差人or二五仔?好人
-
影片金爆行动的影评《缩水的,跑题的,过时的》
影片开头的交叉剪辑彪悍有力,信息量扑面而来,跟盖导八年前《秘密特工》突袭营救高潮如出一辙,让人不禁心头一喜:又是一部老派优雅的惊险间谍戏?然而假象维持不到五分钟,特工小团队的成员挨个露脸,我也迅速迷失
-
影片逃出白垩纪的影评《只有死掉的恐龙才是好恐龙》
我有时候是挺叛逆的。比如这次,无一例外的,每个看过的朋友都在吐槽此片,一听我要把大好周末花在这个上极力劝阻。但我却像落入情网头脑发热的少男,一意孤行。结果当然并不意外。朋友们的口碑从没让我失望过,而此
-
影片灵与岛的影评《很久没给片子打一星了》
在影视隆冬之中,面对再有一个同行将视线抛向城郊,抛向废墟,大家理应敬重甚至鼓掌,但是面对这样一部以记录之名行问鬼之事的长片,我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该问向导演还得制片,资方好啊选片人,亦或是整个艺术市
-
影片新龙门客栈的影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香港影片时代了解的人,就会知道那个年代的学生、社会青年、小混混等这批人会隔三差五的一头钻进录像厅看影片。这就不得不钦佩上个世纪为香港影片作出贡献的这批人,是这批人造就了香港影片的巅峰时期。 香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