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家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影评与观后感《自虐真好玩》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5-23
看完《大家的留学生活》,这部先容在日本留学生的影片,我想很多人大概都已忍不住哽咽了,而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甚是难受。这些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年青人只身一人跑到国外打工求学,累得要死要活的,图个什么呢?
吃过苦就了不起了?吃过苦就能成大气候了?中国人好像一直谨记孔夫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但凡某时某刻突然想干一番大事业时,就想着怎么虐待自己,还生怕自己没有被虐待够,身旁的人也一起为你的自虐添火加薪,生怕你有一丝悔恨和退缩之意。好像个个都在把自己当做周文王、司马迁、勾践一样:不来个七年之灾怎么能演出《周易》这样洞察天机的奇书;不来个极刑怎么能写出《史记》这样千古传颂的伟作;不为别人做牛做马、忍气吞声怎么能复国成就一桩霸业。好像一想到自己也在受苦,日后就一定能和这些人一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还会为自己的苦和他们的苦没法相比而倍感遗憾和自责。
吃苦=成功?其实谁不知道,周文王在被成汤囚禁之前就已经懂得先天八卦,到了羑里之后,远离故土,闲暇时间增多,才开始将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完善了易学。司马迁受宫刑难道是他甘愿?难道他不受此刑,就写不出《史记》?勾践卧薪尝胆更是因为他身为一国国君,不能死,所以必须忍受痛苦,寻求复国良机。那些喜欢吃苦的中国人,你们难道都是一国之君吗?
孔夫子的那句话其实也没错,只不过有些中国人偏要喜欢自作多情,总想着上天把大任交给了他,多了不起啊!
可实际上呢?无非是想着成为人上人,让众人艳羡,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影片中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想着为国而读书的?有几个人毕业后是回国工作,为祖国做贡献的?有的人甚至都是结了婚,有了小孩,竟然也忍心抛弃妻儿跑到异国他乡去。难道在中国就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了?
自虐真好玩,真是便宜老外了。在异国他乡,发达国家,中国学生受尽苦难也就算了。可为什么在国内,那些外国留学生比大家本土学生过得要逍遥自在多呢?宿舍都是标准间,空调、洗澡间设施齐全,而大家自己学生的宿舍呢?连个厕所都没有!难道大家中国学生住宿条件好一点就无法安心学习了?
中华民族现如今一心想要实现复兴大业,可看看汉唐盛世是什么样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可惜啊,可惜,这样的气度已荡然无存了!汉族自被蒙、满侵略,再加上明代统治者残酷的对内压迫,被人虐待惯了以后,骨子里便种下了对同族的仇恨和异族的谄媚。
想想现在中国人自己折磨自己人学英语的高昂热情,和国家汉办(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机构)的无所作为,就知道大家中华民族其实还远远没有真正地站起来!
(欢迎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反驳!)
相关文章
-
纪录片大家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影评与观后感《自虐真好玩》
看完《大家的留学生活》,这部先容在日本留学生的影片,我想很多人大概都已忍不住哽咽了,而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甚是难受。这些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年青人只身一人跑到国外打工求学,累得要死要活的,图个什么
-
纪录片大明宫的影评与观后感《《大明宫》: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
从复活的兵团开始关注金铁木,当初他还曾经上SB请教专业问题,觉得相比其他导演,此人算很认真了。这次《大明宫》是比较感兴趣的唐历史,所以特意买了票去看,说说感想吧。 配乐和旁白很赞,虽然这个是废话,
-
纪录片大明宫的影评与观后感《今年大庆不收礼,收礼只收主旋律(四)——《大明宫》》
文 满囤儿 《大明宫》是一部纪录片,但碍于市场的商业考虑,本片极力想要从单调的纪录片传统模式中跳脱出来。大家看到了片子并不像传统纪录片那么单调了,却也因为跳脱而带来了其他问题。不过不论影片在技术手法
-
纪录片大明宫的影评与观后感《《大明宫》:还历史以趣味》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功课不是语文,而是历史。在一个孩子眼中,历史就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惊涛骇浪,无限神往。读到中学,虽然一心走在文科的羊肠小道上,可是历史课却板起面孔训人,变得越来越无
-
纪录片法门寺的影评与观后感《此岸世界仰视彼岸世界的那种出世情怀》
这部纪录片,于我而言绝对是勾引。 从《中国工艺美术史》到《马未都说收藏》再到这部纪录片《法门寺》,心里一次次的被文字游说着,你得去看看。 是的,我一直期待去看看秘色瓷 塔铃清脆,梵歌萦绕。。。 ——灵
-
纪录片空中浩劫 第一季的影评与观后感《坐以待毙》
空难常常给人一个“等死”的时间。。 甚至很多时候,走错一步就是生死之遥。 几分钟而已,生命即将终结的巨大恐惧,完全的无助,不甘心,来不及做的事太多,来不及交代的话太多。。。 以后坐飞机,一定要买航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