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029.com > 影片评论 > 正文

纪录片我在岛屿读书的影评与观后感《当大家谈论阅读时,大家在谈论什么》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5-23 12:26:37

Introduction:好久没有一档真正关于阅读、旅行的学问类节目了~浅浅记录一下自己看节目时候的一些心得、节目中出现的书单还有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位作家们的观点等等。

EP.01

几位老师关于书屋名字的讨论,很喜欢一开始西川老师提到的“转念书屋”,很禅意;但后来余华老师说的“分界书屋”,直接用了岛的名字,细品却让人有一种走进了一间书店就如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喜欢余华老师这段关于“多元化视角”的观点

苏童老师的这段话也是我对阅读的看法,虽然忙碌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哪怕有那么一秒钟的时间是可以抽离现实而让自己沉浸在书籍所建构起的理想国中,也是值得的。“哪怕看三页,哪怕看十页,那都是一种姿态,分界的姿态。”

节目里也谈到了作家们对于“阅读的好处”这个很大很终极意义的问题。

读书让人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大家可以尽可能地了解他者,了解那些大家不曾经历的事和不曾有过的情感。

ps.节目里的一些空镜也很美~

以及,本集提到/出现的一些作家和书

看完第一集,私心觉得三位作家里面,余华老师是一如既往的有趣;而苏童老师,他应该是那种很细腻、温柔的人(联想到之前在现当代文学课上,授课的教授说他们每次去开文学会议,苏童老师都是“妇女之友”般的存在哈哈哈~);西川老师很哲思,观点掷地有声、有力量感。

———————

EP.02 「耕种·丰收」

这一期的核心人物是《收获》的主编程永新老师,几位作家和他们的朋友围绕探讨的主题也是自己与《收获》的故事、作家与编辑的关系、对巴金先生的回忆等等。

关于“编辑的工作是什么”这个问题:编辑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试着去理解作家、读懂作品中的思想,并给出自己的审美反思。

如何理解“编辑与作家的关系”:

因为我也刚刚结束了一份出版社编辑的实习工作,虽然常常觉得这份实习工作和自己理想中的“编辑”工作不太一样,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初级编辑能做的也只是对一些细节的修改,做久了甚至会觉得繁琐、无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审阅的过程中,编辑好像也在与编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编辑是编辑的老师,编辑也给了编辑启迪。

借用苏童老师的话,“抹去宝石上的灰尘,这就是编辑的意义。”

后面程永新老师讲了《收获》的一个老传统——作家们的签名都是亲手签的,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需要将作家们的签名撕下来贴在稿子上,然后再拿去印刷。“文学也是人学”,于细节处也能品悟到那群人对于文学的匠心与热爱。

巴老,像一棵大树,为年轻的作家们提供荫蔽。怀念巴老

文学创作就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势

本期ending:时代是最好的编辑,读者是最好的编辑。那就希翼能有更多反映这个时代的真实的华语文学作品吧~

本期书单(因为这期涉及了很多发表在《收获》上的作品,所以只记录了嘉宾们重点先容的)

and本期喜欢的一些空镜二刷的时候突然发现片头部分,拍三位老师的镜头好有影片画面感!

总而言之,真的是太喜欢看作家们一起聊天的节目了!期待后续?

TBC.

相关文章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